新闻中心
乙硫氮(Diaethyl dithiocarbamate,DDTC),化学式C₅H₁₀NS₂,CAS号148-18-5,是金属硫化矿浮选的核心捕收剂,核心特性包括:
· 物理性质:淡黄色结晶粉末,熔点85-88℃,易溶于碱性溶液,稳定性强(分解温度>200℃)。
· 化学性能:对铜、铅、锌等金属离子选择性吸附,捕收效率比黄药类产品高20%-30%,环保性优于传统氰化物。
有色金属浮选(占比70%)
· 铜矿浮选回收率可达92%-95%,全球年消耗量约25万吨,单吨铜矿处理成本降低8-12元。
· 2023年中国市场用量突破14万吨,占全球56%份额。
橡胶工业(占比20%)
· 作为硫化促进剂,可使轮胎耐磨性提升15%,国内年需求量约3.2万吨。
农药医药(新兴领域)
· 用于合成杀菌剂福美双,2022年相关市场规模达18亿元,年增速12%。
三、全球市场格局与国产化进程
数据来源: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、安泰科
四、技术突破与成本重构
工艺革新:
· 国内采用“微反应器连续合成”技术,纯度从95%提升至98%,能耗降低40%。
原料替代:
· 二乙胺国产化使生产成本下降25%,出口价格较国际低18%-22%。
绿色升级:
· 开发生物降解型乙硫氮(降解率>90%),获欧盟REACH认证。
· 矿业复苏:全球铜矿资本开支2024年增长12%,拉动浮选剂需求增长6万吨/年。
· 环保政策:中国《危化品名录》限制氰化物使用,释放年替代空间8-10万吨。
· 新兴应用:
· 锂电池回收提钴工艺中金属回收率提升至97%,潜在市场规模超5亿元。
· 工业废水重金属吸附剂市场年增速达30%。
结语
乙硫氮作为有色金属产业的“血液级”化学品,正从传统选矿向循环经济领域延伸。随着国内工艺突破与新能源赛道爆发,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将突破50亿元
(注:本文数据基于行业公开报告整理,不构成投资建议)